牧月科技杨庆雄:看好无人驾驶技术,两年内或将井喷丨数字中国
近年来,无人驾驶,逐渐成为大众茶余饭后闲聊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诸多厂家光鲜炫酷的无人车吸引着观展市民的目光。为了满足大家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好奇心,经济日报暨中国经济网设在峰会现场的演播室邀来深圳牧月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庆雄先生,为大家解密无人驾驶技术的方方面面。
传感器是“无人车”的眼睛 测量精度远胜人眼
据杨庆雄介绍,无人驾驶技术实际上并非一个与其他学科毫无交叉的领域,而是一项横跨多个独立领域的庞大工程,涉及到人工智能、汽车行业、控制学科、机器人、机械工程、电器等等多个学科领域。想要组建这样一个项目团队,其实存在很多技术壁垒。
一辆无人车的诞生,须经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有一辆线控车。线控车是一辆能够实现实时接收电脑远程下达的控制指令的车。
接下来,需要在这辆线控车上安装许多传感器。对于线控车来说,传感器能够代替人类眼睛的功能,用来收集车身周围的三维数据。这个步骤类似于摄像头拍到周边的场景。不同的是,摄像头只能记录二维数据,而传感器拍到的却是三维数据。
紧接着,团队技术人员需要对这些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准确分析,特别是当车身周围出现障碍物时,技术团队必须及时做出预测,比如根据对面来车的速度和方向来预测几秒之后会不会与无人车发生相撞事件。
判断或将相撞,接下去就要做出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比如无人车停下来了,但是通过高清地图系统发现它所占的车道过大,有可能与来车发生碰撞,那么我们就要准确知道现在无人车相对于来车在哪个位置,以及它超出车道范围多少。这个步骤里最重要的模块就是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精度极高,比如杨庆雄团队使用的激光雷达,在百米开外的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别,误差也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在测量精度上,无人车的精度会比人眼精度更高。
无人驾驶技术能解决物流劳动力紧缺的痛点,更好地保护人类
牧月科技CEO杨庆雄指出,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缺失问题越发严峻,对于年轻人来说,物流行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方面都不理想,他们大多不喜欢卡车司机这个职业。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解决这个行业痛点。
另外,无人驾驶技术也节省了物流成本。许多物流环节都发生在夜晚。大家在早晨能买到许多新鲜的蔬果,是因为在前一天夜里这些蔬果已运抵菜场。因为生物钟原因,司机夜里开车易导致疲劳驾驶,甚至车祸。他自己就曾在同一条快速路上两次遇到货车司机出车祸。
无人驾驶使用机器代人的方式执行工作,很适合夜里替代卡车司机运货。另外,夜间路上行人较少,路况更简单,也更适合无人车行驶。事实上,无人车的反应时间要比人类短得多,目前经测试是0.1秒,将来有望低于0.1秒,这就能够实现在车祸发生前及时把车刹住。说到底,无人驾驶技术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
已开通首条运营路线 预言两年内无人驾驶技术运用或将井喷
据牧月科技CEO杨庆雄介绍,牧月是专注于物流领域的一家科技企业,目前已拥有8辆无人车分布于全国各地进行路测。1月份牧月开通了一条运营线路,从郊区的大仓库运送货物到城市里的小仓库,已实现载货1次1600公里后接管的水平。牧月的目标是两年内实现载货1次10000公里后接管。目前路测的所有场景包含了高速路以及城市道路。
针对京东无人配送车的使用,牧月科技CEO杨庆雄评价道,目前京东的小车速度还比较慢,其次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行驶,相对而言行驶时的安全系数高了很多。同时因为处于封闭环境中,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相对更低。并且因封闭环境隔离了无人车与行人,对车与人都是一种保护,将更安全。对于它的落地,杨庆雄相当看好。在杨庆雄看来,无人驾驶技术目前所处的市场接受阶段正如2016年的人脸识别技术,2年前热度平平的人脸识别技术,谁曾想如今竟能成为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入场门禁?!杨庆雄作出预测:两年之内,在限定时间、限定区域内的无人驾驶技术或将呈现井喷态势。(陈颖) 数字中国采访报道
内容来源:中国经济网
指导单位:新华网、中国投资协会、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惠军工程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物联中国团体组织联席会
联合主办:北京物联网学会、 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 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 山东省物联网协会、 河南省物联网行业协会
湖南省物联网行业协会、 陕西物联网产业联盟、 福建省物联网行业协会、 山西省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 物联网创新联盟、 杭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
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 工业4.0俱乐部、 青岛市物联网协会、 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 珠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 宿迁市物联网行业协会
厦门市物联网行业协会、 合肥市物联网产业协会、 台湾物联网协会、 香港物联网商会、 江西省物联网行业协会、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
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宁波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工业4.0俱乐部、 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智慧物联专委会
特别支持单位:华为
协办单位:阿里云
承办单位:厦门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厦门中传物联网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单位:厦门中传商务有限公司